1 引言
业务流程重组(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Hammer和Champer提出的全新的管理思想。当时世界上着名企业如IBM、科达、通用汽车等纷纷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并获得了巨大的收益。然而,BPR一直是成功与失败相伴随的,根据2001年英国FCD调查机构对全球600多个BPR项目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5%的企业在BPR后产生了副作用,30%的企业在实施BPR后无明显效果,成功的BPR项目只占了25%。在国内情况也相似,很多学者开始探讨BPR失败的原因,发现导致BPR失败的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业务流程重组会引起组织的变革,流程的变化以及技术的更新,这些变革的产生必然会引起对这些新变化的抗拒,最终致使新流程并不能按照预期实施,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BPR项目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是如何将新的流程方案付诸实践的,也就是企业如何进行BPR项目的变化过程的。
虽然Hammer和Champy(1993)最初就充分认识到了IT的作用,但当时的IT技术水平对企业运作的影响还不够大。随着互联网的出现,整个世界进入了网络时代,各行各业无不受到互联网的强大冲击,这赋予了IT以更多、更新的内涵,IT的使能作用已经给企业流程再造增加了一些新的可能,甚至于改变企业本身的性质。BPR概念发展是与IT技术紧密相连的。
2 相关理论
2.1 BPR与创新传播理论
学者Swanson(1994)将创新划分为三个类别:一是受制于信息系统职能任务的技术创新(数据库,CASE);二是应用信息系统来支持管理任务;三是将信息系统和整个核心业务集成起来,对整个业务产生影响,这种创新和公司战略相关。参照BPR研究的相关内容,本文讲的业务流程重组属于第三种创新。
Everett Rogers的创新传播理论(Diffusion of Innovation Theory)被广泛用作不同技术创新接受研究的理论框架。他认为采用一种新的技术需要经历五个阶段,分别是知识(knowledge)、说服(persuasion)、决策(Decision)、采用(implementation)和确认(confirmation)。
2.2 BPR与一致性理论
关于信息技术和公司战略业务的一致性,学术界已经有相当多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关于一致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表1总结了目前关于信息技术与公司战略业务一致性的影响凶素研究成果。
现有研究的主要不足在于:(1)对于BPR创新采纳的研究集中在决策阶段;(2)BPR、IT和组织绩效之问的关系模糊。因此。本研究将IT和流程统一起来,考虑其一致性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并试图采用任务-技术一致模型的思想来综合考虑一致性的影响。
(责编:Jeans) 声明:凡注明CIO时代网(www.ciotimes.com)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CIO时代网(www.ciotimes.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